工程案例
中联,让智慧融入你的生活!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智能化系统的服务者!
武威某部队太阳能充电桩与储能系统一体化建设案例
发布日期:2025-05-14    浏览量:

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与军队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,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已难以满足部队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,同时也面临着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环保等方面的挑战。武威某部队为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提升能源自给率,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军营建设目标,启动太阳能充电桩与储能系统一体化建设项目。该项目旨在通过新能源技术与储能设备的有机结合,打造高效、稳定、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。

一、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

1. 能源需求增长:随着部队装备的更新换代,新能源军用车辆数量不断增加,充电桩用电需求持续攀升,传统电力供应压力日益增大。

2. 供应稳定性问题:部队驻地部分区域电网基础设施薄弱,电力供应不稳定,在用电高峰或恶劣天气时,易出现停电现象,影响部队正常训练与工作。

3. 绿色发展要求: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,推动军队绿色低碳发展,减少碳排放,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,提升部队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。

二、一体化系统建设技术方案

(一)太阳能发电系统构建

1. 光伏组件选型与安装:根据部队驻地光照条件,选用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,在营区闲置屋顶、空旷场地等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安装。采用倾斜角优化设计,确保光伏组件最大限度接收太阳辐射,提高发电效率。

2. 光伏逆变器配置:配备智能光伏逆变器,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。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功能,实时调整工作点,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;支持并网与离网两种模式切换,保障电力供应的灵活性。

(二)储能系统部署

1. 储能电池选型:选用高安全性、长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,其具有能量密度高、充放电效率高、耐高温性能好等特点,满足部队对储能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。

2. 电池管理系统(BMS):部署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,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参数,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、均衡管理和故障预警,确保储能系统安全、高效运行。

(三)充电桩系统集成

1. 充电桩选型:根据部队新能源车辆类型与充电需求,配置不同功率的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。直流充电桩支持大功率快速充电,满足军用卡车等大型车辆的紧急充电需求;交流充电桩则适用于日常慢速充电场景,为小型新能源车辆提供服务。

2. 智能充电管理平台:开发智能充电管理平台,实现对充电桩的远程监控、计费管理、充电调度等功能。通过平台可实时查看充电桩使用状态、充电数据统计分析,支持预约充电、自动结算等便捷服务,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。

(四)能源管理系统搭建

1. 数据采集与监控:安装各类传感器,实时采集太阳能发电数据、储能系统状态数据、充电桩用电数据等。通过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监控,以可视化界面展示能源生产、存储、使用情况。

2. 能源调度策略:制定智能能源调度策略,优先使用太阳能发电为充电桩供电,剩余电量存储至储能系统;当太阳能发电不足或夜间用电时,由储能系统放电补充;储能系统电量不足时,自动切换至电网供电,实现多种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运行。

三、项目实施过程

1. 前期规划与设计:技术团队对部队营区进行实地勘察,测量光照资源、可用安装面积等数据,结合部队用电需求,完成太阳能充电桩与储能系统一体化方案设计,包括设备选型、布局规划、系统配置等。

2. 设备采购与安装:按照设计方案采购太阳能光伏组件、储能电池、充电桩等设备,并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安装施工。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,确保设备安装质量与安全性。

3. 系统调试与测试:完成设备安装后,对太阳能发电系统、储能系统、充电桩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联调测试。测试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,优化能源调度策略,确保系统稳定可靠。

4. 验收与交付: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,检查系统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,资料是否齐全。验收合格后,正式交付部队使用,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与技术指导。

四、实施成效

1. 能源自给率提升:项目建成后,太阳能发电满足部队约 40% 的充电桩用电需求,显著降低对电网的依赖,提高部队能源自给率。

2. 节能减排效果显著: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[X] 吨,有效降低部队碳足迹,助力绿色军营建设,践行节能减排目标。

3. 用电成本降低:通过利用太阳能和储能系统,减少高峰时段电网用电量,降低用电成本,每年可为部队节省电费支出。

4. 供电稳定性增强:储能系统的加入,在电网停电时可继续为充电桩供电,保障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,提高部队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为部队训练与工作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。

公司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高新区高新大厦B座22楼
Copyright © 版权所有:甘肃中联威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
40009316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