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,后勤保障作为部队战斗力生成与维持的关键环节,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信息流通不畅、资源调配低效、服务响应迟缓等问题。酒泉军营为提升后勤保障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,强化服务部队能力,启动后勤保障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,旨在通过信息化、数字化技术构建高效协同的后勤管理体系。
一、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
1. 管理效率瓶颈:传统后勤保障依赖人工记录、纸质台账,物资采购、仓储管理、餐饮服务等环节信息传递滞后,易出现数据误差,导致资源调配不及时,影响部队日常训练与生活秩序。
2. 服务需求升级:随着部队发展,官兵对后勤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,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、多样化需求,如餐饮口味偏好、住宿设施维护等方面,亟需更智能、精准的服务管理方式。
3. 资源优化需求:后勤资源(如物资、能源、人力)分散管理,缺乏统一调度与优化配置,存在资源浪费现象,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,难以适应新时代军队建设对后勤保障的高效要求。
二、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技术方案
(一)数据整合与基础平台搭建
1. 数据采集系统:在军营各后勤保障场所部署传感器、智能终端等设备,采集物资库存数据、能源消耗数据(水、电、气)、餐饮服务数据(食材用量、就餐人数)、设施设备运行数据等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,构建后勤保障基础数据库。
2. 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: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数据处理平台,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高效计算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,为后勤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如物资需求预测、能源消耗分析等。
(二)功能模块开发
1. 物资智能管理模块:实现物资从采购计划制定、入库验收、库存盘点到出库发放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。通过智能库存预警功能,当物资库存低于安全阈值时自动提醒采购;利用 RFID 技术对物资进行标识与追踪,提高物资管理准确性与效率。
2. 能源管理模块:实时监测军营水、电、气等能源消耗情况,分析能源使用趋势,制定节能策略。对重点耗能设备(如空调、锅炉)进行远程监控与调控,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,降低能源消耗成本。
3. 餐饮服务管理模块:提供在线订餐、菜品评价功能,收集官兵餐饮需求与反馈,优化菜谱制定。对食材采购、加工、留样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,保障食品安全;通过数据分析合理控制食材采购量,减少浪费。
4. 设施设备运维模块:建立设施设备电子档案,记录设备基本信息、维修保养记录等。运用智能巡检系统,通过移动端 APP 安排巡检任务,巡检人员可实时上传设备运行状态、故障信息,实现设备故障快速响应与维修。
(三)智能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
1. 智能服务平台:开发官兵服务 APP,提供在线报修、餐饮预订、物资申请等服务功能,实现官兵需求一键提交,后勤部门快速响应处理。同时,推送后勤服务通知、生活资讯等信息,提升官兵服务体验。
2. 决策支持系统: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,生成后勤保障各类报表与可视化图表(如物资消耗报表、能源节约分析图),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。通过预测模型对未来后勤需求进行预判,辅助制定科学的保障计划与资源调配方案。
三、项目实施过程
1. 需求调研与规划:技术团队深入酒泉军营各后勤部门及官兵群体,开展全面需求调研,梳理后勤管理痛点与服务需求。结合军队后勤保障规范与实际情况,制定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。
2. 系统开发与部署: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系统开发,分阶段完成数据采集系统、云计算平台、各功能模块及智能服务系统的开发与测试。在军营内部署服务器、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,完成系统上线与数据迁移工作。
3. 人员培训与试运行:组织后勤管理人员、服务人员及官兵进行系统使用培训,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平台操作流程与功能。开展系统试运行,收集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,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。
4. 验收与正式运行:邀请军队相关部门、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,检查系统功能、数据准确性、安全性等是否符合要求。验收合格后,平台正式投入运行,并建立长效运维机制,保障系统稳定运行。
四、实施成效
1. 管理效率大幅提升:物资管理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,库存盘点时间缩短 60%,物资采购计划准确率提高 50%;设施设备故障响应时间从平均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,有效保障军营正常运转。
2. 服务质量显著改善:通过智能服务平台,官兵需求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内,餐饮满意度提升 40%,住宿、设施维护等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,增强了官兵的获得感与归属感。
3. 资源节约效果明显:能源管理模块实施后,军营能源消耗降低 15% - 20%;餐饮食材浪费减少 30%,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,降低了保障成本。
4. 决策科学性增强: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提供准确、及时的数据信息,使后勤保障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,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,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