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某部队随着新能源车辆(包括指挥车、通勤车、后勤保障车)数量逐年增加,原有充电设施仅有 3 个简易充电桩,存在充电效率低、安全防护不足等问题,难以满足日常训练与任务需求。为此,该部队实施充电桩配套安装项目,构建安全、高效的充电保障体系。
一、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
部队原有充电条件存在明显短板:充电桩接口单一,仅支持少数车型,新型指挥车常因接口不匹配无法充电;缺乏智能保护功能,曾出现过因过载导致线路跳闸的情况;充电区域未划定专用车位,车辆随意停放影响通行,紧急出动时需临时挪车。
二、充电桩配套安装关键措施
1 设备选型与布局规划
根据车辆类型选用两种充电桩:6 台直流快充桩(功率 60kW),适配指挥车、保障车等大型车辆,40 分钟可充满 80% 电量;6 台交流慢充桩(功率 6kW),供通勤车夜间充电使用。设备均支持国标接口,兼容市面主流新能源车型。
2 配套设施与系统对接
电力改造方面,从部队专用配电箱引出独立电缆,安装智能电表与浪涌保护器,避免充电设备对指挥系统供电产生干扰。网络方面,充电桩接入部队内部局域网,支持远程监控运行状态。
系统对接部队后勤管理平台,实现三大功能:充电预约,驾驶员通过内部 APP 预约车位与充电时段,避免排队;数据统计,自动记录每辆车的充电次数、用电量,生成月度能耗报表;权限管理,仅授权车辆可启动充电,防止非军用车辆使用。
三、项目应用成效与典型场景
1 充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
项目完成后,充电效率大幅提高:快充桩使指挥车应急充电时间缩短 60%,确保任务出动时车辆电量充足;充电桩兼容率提升至 98%,解决了新型车辆充电难题。充电区域周转率从日均 3 次 / 桩提升至 8 次 / 桩,满足高峰时段需求。
2 典型应用场景
在一次跨区拉练前,10 辆保障车需同时充电,通过预约系统有序分配充电桩,2 小时内全部完成充电,较改造前节省 4 小时;暴雨天气中,充电桩防雨棚与漏电保护系统正常工作,确保车辆雨中充电安全,未出现任何故障。
该项目通过科学规划与智能设备应用,构建了适应部队需求的充电保障体系,不仅解决了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难题,更通过标准化、智能化管理提升了战备响应速度,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了可靠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