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掖某部队传统射击训练采用人工报靶模式存在报靶效率低、精度差、安全风险高等问题。为提升射击训练质量与安全性,该部队部署了自动报靶系统,实现弹着点实时显示、成绩自动统计,推动射击训练向精准化、高效化转型。
一、部署背景与核心痛点
传统报靶模式的短板日益突出:射手击发后,需等待报靶员跑到靶位观察并呼喊成绩,单次报靶耗时约 1 分钟,影响训练节奏;人工判断弹着点误差较大(平均偏差 3-5 厘米),导致成绩统计不准确;报靶员在靶道内往返,面临被流弹误伤的安全风险,曾出现过子弹擦过靶牌的惊险情况。
自动报靶系统的核心需求明确:实现弹着点实时识别,报靶延迟不超过 1 秒;成绩自动记录、统计与排名,减少人工干预;全程无需人员进入靶道,消除安全隐患;适配手枪、步枪等多种枪械,满足不同科目训练需求。
二、自动报靶系统部署关键环节
1 系统选型与靶场改造
选用光电感应式自动报靶系统,由靶板、信号采集器、传输设备和显示终端组成:靶板内置高精度传感器阵列,可捕捉子弹穿过的声波与光影信号,精准定位弹着点;信号采集器安装在靶位后方,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控制室;控制室配备 4 台显示屏,分别显示不同靶位的弹着点分布与成绩。
靶场改造重点包括:清理靶道内障碍物,确保信号传输无遮挡;在靶位两侧加装防护钢板,防止子弹反弹;铺设专用电缆与信号传输线,接入部队训练管理系统,实现数据互通。
2 系统调试与功能优化
调试阶段进行多轮校准:用标准弹在不同距离(25 米、50 米、100 米)射击,对比系统识别的弹着点与实际位置,调整传感器灵敏度,使定位误差控制在 1 厘米内;测试不同枪械(92 式手枪、95 式步枪)的适配性,优化算法确保弹种识别准确。
功能优化聚焦训练需求:开发成绩分析模块,自动生成射手的弹着点分布热力图,直观显示薄弱区域(如某射手 70% 子弹集中在 8 环以下);支持分组对抗模式,实时显示两组成绩差距,激发训练热情;设置容错机制,当信号中断时自动保存已射击数据,恢复连接后继续记录。
三、系统应用成效与训练场景
1 训练效能显著提升
系统投入使用后,训练效率大幅提高:单次报靶时间从 1 分钟缩短至 0.5 秒,单日射击训练量从 2000 发提升至 3500 发;成绩统计准确率达 100%,消除人工误差;报靶员无需进入靶道,彻底解决安全隐患,实现 “零风险” 训练。
射手训练针对性增强,通过弹着点热力图分析,某连队在 1 个月内的平均环数从 7.2 环提升至 8.5 环,进步明显。
2 典型训练场景
在季度射击考核中,系统同步显示 10 个靶位的成绩,考官通过控制室屏幕实时监考,考核结束后立即生成排名表,较传统人工统计节省 2 小时;在实战化训练中,系统模拟 “移动靶”“隐显靶” 等场景,弹着点数据与战术动作结合分析,帮助射手优化射击时机,提升实战能力。
该系统通过技术赋能,将射击训练从 “经验驱动” 转变为 “数据驱动”,不仅提升了训练效率与安全性,更为精准施训提供了科学依据,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