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威某部队勤务工作涵盖岗哨值守、物资押运、训练保障等多场景,传统管理依赖人工记录与现场督查,存在 “监管盲区多、响应效率低、责任追溯难” 问题 —— 岗哨值守曾出现脱岗现象未及时发现,物资押运路线偏离无法实时干预。为提升勤务管理规范化、智能化水平,部队引入勤务监管系统,构建 “实时监控、自动预警、全程追溯” 的勤务管理闭环,保障各项勤务高效落地。
一、项目核心需求与系统设计
1、需求分析
(1)多场景监管覆盖:需覆盖岗哨值守、物资押运、训练保障三大核心勤务场景,无监管空白;
(2)实时动态追踪:岗哨人员位置、物资押运车辆轨迹需实时可视化,异常情况(脱岗、路线偏离)即时预警;
(3)责任可追溯:自动记录勤务全过程数据(如值守时长、押运节点),支持事后查询与责任认定;
(4)环境适配:武威地区多戈壁、风沙天气多,系统终端需具备防摔、防尘、耐低温(-20℃)能力,确保野外勤务稳定使用。
2、系统架构设计
(1)硬件组成:包含人员定位终端(智能手环,支持 GPS / 北斗定位)、车辆定位模块(加装于押运车)、岗哨打卡终端(部署于各哨位)、中控监管平台(部署于指挥中心);
(2)软件功能:集成实时监控、预警管理、勤务统计、轨迹回放四大模块,支持与营区安防系统、指挥系统数据互通;
(3)通信保障:采用 “4G + 北斗短报文” 双模通信,戈壁无 4G 信号区域自动切换北斗通信,确保数据不中断。
二、系统核心功能与场景应用
1、核心功能落地
(1)多场景实时监管
① 岗哨值守监管:各哨位部署打卡终端,值守人员每小时打卡 1 次;定位手环实时上传人员位置,离开哨位范围(设定 10 米半径)立即触发脱岗预警;中控平台显示各哨位值守状态(在岗 / 脱岗 / 换岗),支持一键呼叫哨位人员;
② 物资押运监管:押运车辆加装定位模块,实时上传行驶轨迹至平台,偏离预设路线 500 米时自动报警;车辆配备高清摄像头,实时传输车厢内物资状态,异常开箱(如未到目的地开箱)触发报警;
(2)智能预警与处置
① 分级预警:按异常严重程度分 “一般预警(如换岗延迟 5 分钟)、严重预警(如脱岗 10 分钟)、紧急预警(如押运路线偏离 + 异常开箱)”,对应不同响应方式(一般预警仅平台提示,紧急预警触发声光报警 + 指挥人员短信);
② 一键处置:预警触发时,平台显示处置建议(如脱岗预警推送附近人员支援),支持直接通过平台向终端发送指令(如 “立即返回哨位”“暂停押运排查”),缩短响应时间;
(3)数据统计与追溯
① 勤务统计:自动生成每日 / 月度勤务报表,包含岗哨值守时长、押运任务次数、训练保障人次,数据无需人工统计;
② 轨迹回放:支持查询 3 个月内人员、车辆轨迹,精确到每分钟位置,可导出轨迹文件用于事后复盘(如押运路线优化、脱岗事件调查);
2、关键实施步骤
(1)设备部署:按场景安装定位终端、打卡设备,调试定位精度(人员定位误差≤5 米,车辆定位误差≤10 米);
(2)参数配置:根据勤务需求设定预警阈值(如哨位范围、路线偏离距离)、打卡频率,录入人员、车辆基础信息;
(3)通信测试:在武威戈壁区域进行通信测试,验证北斗短报文切换稳定性,确保野外勤务数据正常传输;
三、应用成效与管理价值
1、提升勤务管理效率
(1)监管盲区消除:岗哨脱岗、押运路线偏离等问题从 “事后发现” 转为 “实时预警”,自系统应用以来,脱岗事件从每月 3 起降至 0 起,押运路线偏离事件及时处置率 100%;
(2)人工成本降低:勤务统计时间从每日 2 小时缩短至 10 分钟,督查人员数量减少 50%,年节省人工成本约 8 万元;
2、强化责任与安全保障
(1)责任追溯清晰:勤务数据全程记录,物资丢失、值守失误等问题可快速定位责任人,责任认定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1 小时;
(2)野外勤务安全:定位终端支持一键 SOS 报警,戈壁训练保障中 2 次人员迷路通过终端快速定位救援,提升野外作业安全性。
四、后续优化规划
1、功能升级:计划新增 “AI 行为分析” 模块,通过岗哨摄像头识别人员是否规范着装、执勤姿势,进一步提升值守规范性;
2、终端优化:研发更轻量化定位终端(重量≤100g),增加心率监测功能,保障野外勤务人员健康安全;
3、数据应用:对接部队人力资源系统,将勤务数据纳入人员考核,为评优评先提供量化依据,提升人员积极性。